(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7月24日早晨,西藏拉萨柳梧新区柳梧街道康乐社区易地扶贫搬迁户次旺久米一个电话,就把社区党支部书记扎西叫来家里。次旺久米拿出自己的记账本,指着上个月“三老人员”补贴打款日期说:“这笔钱本月迟了一天了!”80岁的次旺久米2019年移民搬迁到新房子后,多了记账的习惯。过去,他家收入低,到了年底就没了余款,而现在“有账可记,人生乐趣”。扎西安慰他,不在今天,就在明天,钱一定会到账。
2018年成立的康乐社区,生活着333户、1344名易地扶贫搬迁牧民,他们来自昌都三岩乌江流域和拉萨曲水县的13个乡镇、74个村,现在家家都有一本今昔对比强烈的增收账。
各家有增收小账,集体则有一本大账。社区会计打印出一份现金明细账给记者看。先看收入。2022年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为8111487元,2023年截至目前超900万元。收益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产业物业,包括入股纳龙公司商砼站项目和驾校、广告公司,建设茶馆,广告牌租赁,购买门面房等。二是成立德卓裕民劳务服务专业合作社,拿到了附近13个公园的绿化“大单”。
再看支出。除了用于发展的投入,按照柳梧新区管委会《三资管理办法》,康乐社区将集体经济收益的40%用于分红,搬迁户去年分红311万元,连新生儿都有。
依靠合作社、广告公司等,大批群众找到了新饭碗,639名劳动力人口中603人实现就业,因慢性病而无法干活的家庭也得到了兜底保障。次旺久米的小女儿在社区幼儿园上班,每月4000元,交给次旺久米2000元,存起来作嫁妆。村民扎桑和丈夫两个人,每月工资共8000多元。
康乐社区主任索朗旺堆说,过去在原籍,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社会保障兜底、政策性林业补贴等,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从前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现在大伙儿生活日日向好。根据昌都原籍村提供的数据,搬迁前年总收入最高的一户为9.6万元、最低6400元,搬迁后分别达24万元、4.8万元。曾经收入垫底的阿扎一家搬迁安置后有了工作,家庭年收入超过10万元。
本报记者 周静文 李慧
通讯员 李世强 卓玛 许苏林
关键词: